在刚刚结束的男篮世界杯上,中国队的表现再次引发了对CBA联赛培养体系的讨论。其中,球员效率值(PER)这个专业数据指标,成为衡量CBA球员国际赛场表现的重要参考。
"效率值就像球员的体检报告,能直观反映他在场上的综合贡献。"——某CBA球队数据分析师
PER = (得分+篮板+助攻+抢断+封盖)-(投篮不中+罚球不中+失误)/出场时间。这个由ESPN专家霍林格发明的公式,在CBA数据分析领域越来越受重视。
值得注意的是,CBA效率值前20的球员中,有8人在国际赛场效率下降超过30%。这反映出CBA联赛防守强度、裁判尺度与国际比赛的显著差异。广东队主帅杜锋曾指出:"我们的球员太习惯CBA的慢节奏了。"
球员 | CBA效率值 | 世界杯效率值 | 落差 |
---|---|---|---|
张镇麟 | 22.4 | 14.1 | -37.1% |
胡明轩 | 20.8 | 16.3 | -21.6% |
随着中国男篮进入新老交替阶段,如何让CBA的"数据王者"真正转化为国际赛场的"实战高手",将成为姚明领导的中国篮协未来工作的重点方向。也许下一次世界杯,我们会看到更适应国际比赛节奏的中国球员。